□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黄露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溶洞资源丰富,吸引不少科考人员前来探索。然而,有些未开发的溶洞内环境复杂且暗藏危险。
不久前,两名科考队队员在百色市田阳区洞靖镇那峨村活旺河源头溶洞内潜水时失联,先行出来的同行人员紧急报警求助。
接警后,百色市公安局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组织百色市、田阳区等相关应急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开展救援,最终两名失联的科考人员顺利脱险。
据介绍,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水上勤务救援大队组织经验丰富的队员多次下潜“探路”,摸清水下基本情况,绘制溶洞地形图,并在此基础上规划精准的搜索路线、制定周密的救援计划。
搜救开始4个小时后,救援队员成功在水下16米处溶洞气室内找到第一名失联人员。经医护人员检查,其身体并无大碍。然而,另一名失联人员小周的搜寻工作却迟迟未有新进展。
“找不到人,决不收兵!”在现场指挥的百色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梁良立下“军令状”。搜救进入第三天,救援队逐步扩大溶洞水下搜救范围,队员们先后下探10余次,排查10多处水下空洞穴,但仍未找到小周的踪迹,此时距离他失联已超过60个小时。眼看救援的黄金时间一点点流逝,队员们内心焦急万分,顾不上休息,始终保持每天三组下潜的高密度、高强度作业。
在一次搜救中,水上勤务救援大队队员许世德、吴星昊已下潜到地下河近30米深度。水下洞穴曲折迷离,崖壁、断层、钟乳石错综复杂,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浑浊水体中,唯有自身携带的光源和石壁上预先布好的绳索引导他们缓慢搜索前行。
当两名队员经过一个气室,正缓慢上升进行探查时,突然一个人形黑影迎着吴星昊的探照灯光束俯冲下来,没等他反应过来,一只手就闪现眼前,并不断挣扎试图抓住他。吴星昊连忙用信号绳与队友沟通,两人共同将该名人员缓缓带出水面。
搜寻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吴星昊努力压抑心中的狂喜,很快冷静下来考虑下一步工作。因为找到人只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的转移、护送工作才是真正的挑战。
“你是小周吗?现在你需要放松和平静,不能过于激动。”吴星昊轻声安抚小周,并仔细询问他的身体状况。所幸,小周除了多日未进食身体虚弱外,精神状态尚可。在进行简单的评估后,决定由许世德返回洞外寻求增援,吴星昊则留在洞内陪伴小周,密切关注他的状态。
随后,护送小周返回的任务由4名队员共同配合,采用“人链接应”方式完成。由于最前方的能见度最好,为了缓解小周紧张的情绪,由吴星昊架住小周的手臂在前,一人跟在其后辅助,一人在最后收绳,还有一人潜水在外面洞口接应。虽然小周身体素质较好并具备一定的潜水技能,但由于受困时间较长,返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挑战。由于需要连续潜水近半个小时,小周体力不支,队员们需要合力将其“托”住。水下不能说话,队员就用肢体触碰等方式鼓励小周。
“转身,转身,一、二,一、二,起!出来了!”终于,在水上水下救援人员通力协作下,失联超过69小时的小周顺利脱险,经检查治疗无生命危险。